• 高校设立发热门诊、不再开展全员核酸 校园疫情防控具体要求发布→

    近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消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其中的《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对校园疫情防控提出了具体要求。[详细]

  • 把住关口不松劲 抓紧补齐短板弱项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5日召开第三次全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五级书记”抓农村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把住关口不松劲,抓紧补齐短板弱项,持续推动资源下沉基层,继续做好各项重点工作。会议指出,从各地报告的情况看,近期农村地区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保持稳步下降态势[详细]

  • 加强开学前及返校后健康监测

    随着各地学校陆续开学,校园疫情防控日益受到关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日前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其中《学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没有疫情的学校开展正常的线下教学活动,加强开学前及返校后健康监测。学校要提醒督促师生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不带病到校工作或学习[详细]

  • 新冠“乙类乙管”满月记

    1月25日,重庆北站候车大厅,“玉兔迎春”大屏幕前,旅客人头攒动。据了解,春节假期期间(1月21日至27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5017.4万人次,恢复至2019年的83.1%。2023年1月8日起,我国将新冠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正式调整为“乙类乙管”,疫情防控新阶段正式开启,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序恢复。[详细]

  • 农村地区如何“保健康、防重症”?

    农村地区仍然是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农村地区如何做到“保健康、防重症”?一直在农村生活的人是否会感染新冠病毒?为何要搞好村内环境卫生?近日发布的《农村居民新冠病毒感染防治健康教育手册》,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专业解答。[详细]

  • 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进一步加强新冠病毒感染中西医协同救治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我国疫情防控救治的独特优势。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日前印发《关于在综合医院、专科医院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西医协同救治工作的通知》,提出进一步落实“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四有”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提高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详细]

  • 孕妇如何做好健康防护?

    全面放开之后,面对新冠病毒,孕妈妈该如何全面防护,一旦感染了又该怎么办,是否会波及胎儿,如何安全度过顺利康复?[详细]

  • 目前我国没有监测到其他优势病毒株

    据新华社电 春节期间人员流动频繁,是否有新的变异株传入我国备受社会关注。[详细]

  • 让老乡们过好团圆年——陕西乡村疫情防控见闻

    大年初四,82岁的陕西省周至县马召镇富饶村村民任文博,接到了来自村医刘学军的新春第一通电话。简短拜年后,刘学军详细了解起任文博的身体状况,得知老人精神尚好。“这两天天气冷,一定保暖好不要感冒。春节饮食上不能吃过饱,对心脏和血压不好。”刘学军嘱咐说。[详细]

  • 全省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视频调度会召开

    1月27日,全省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视频调度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国家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调度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通报春节期间全省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副省长钟洪江主持并讲话。[详细]

  • 加强医疗资源调配 有效提升救治水平

    “高龄人群症状缓解,但影像学改变不明显的,存在复发风险。要关口前移,密切观测,先症而治,截断病势……”1月17日,在天津一个重症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中医专家会诊视频会议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等知名专家为基层医院提出会诊申请的疑难危重病例“把脉开方”,提出治疗方案。[详细]

  • “战时医共体”为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临近春节,返乡人员大量增加,疫情流行高峰与返乡高峰相交错,医疗救治压力显著增大。为科学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措施,黄陵县组建“战时医共体”,加快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全力提升救治水平,为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详细]

  • “阳”过了还要接种新冠疫苗吗

    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尚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人群感染的风险持续存在,及时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十分重要。西安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专家侯铁军提醒,[详细]

  • 气温骤降 “阳康”者如何防护

    “雪后降温”对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有影响吗?恢复期要注意什么?1月15日,记者采访了省老年病医院急诊科陈兴元,对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详细]

  • 保通保供保稳 保障防疫大局

    物资有保障,战“疫”有力量。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开展了全方位的人力组织战、物资保障战,水、电、燃气、通信不停,医用和生活物资供应不断,粮食、能源等重点行业有序运转,基本民生得以有效保障。[详细]

  •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兔年春节临近,候车大厅内,人头攒动;检票闸机口,秩序井然。春运开启第九天,全国共发送旅客约3.44亿人次,流动中国不断恢复生机与活力。[详细]

  • 抗击疫情,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面对世纪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全局、果断决策,从疫情之初就把科研攻关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详细]

  • 气温骤降 “阳康”者如何防护

    “雪后降温”对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有影响吗?恢复期要注意什么?1月15日,记者采访了省老年病医院急诊科陈兴元,对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详细]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解读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病例医疗救治工作,切实提高规范化、同质化诊疗水平,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局,结合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特点和感染者疾病特征,总结前期医疗救治工作经验,组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详细]

  • “乙类乙管”后是否还要强调个人防护?

    1月8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实施“乙类乙管”后是否有必要继续戴口罩?是否还要强调个人防护?春节临近,为确保健康过大年,大家应在哪些方面加强注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主任医师殷文武回答。[详细]

  • “乙类乙管”后 做好重点机构和场所疫情防控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机构和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说,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重点人群、重点机构、重点场所仍然是防控重点。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场所高风险人群较多、人员集中,疫情传播风险大。[详细]

  • 新冠“乙类乙管”后,老年人防护记住这几个关键问题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乙类乙管”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有了更加精。准科学的防控措施。[详细]

  • 构筑起保健康、防重症的坚实防线

    专门为新生儿及孕妇、发热病人、急危重症患者等5类人群开辟就医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得到及时诊治;动员有条件的医院、诊所、药店设立临时发热诊室,就近满足群众就诊、用药需求;向边远山区重点人群发放“健康包”,组织基层医疗力量下沉一线,主动开展上门服务……[详细]

  • 按照“乙类乙管”要求救治病人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月9日就第十版诊疗方案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健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诊疗方案是指导临床医务人员对新冠病毒感染者进行诊断治疗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规范,确保临床治疗的同质化水平,保证诊疗效果。第十版诊疗方案的核心理念。[详细]

  • 共享药箱 邻里互助

    天晴日暖。天津市东丽区华新街道华丰家园社区居委会内,一个标着“共享药箱”字样的铁皮柜立在进门拐角处。药箱内,退烧药、咳嗽药、红花油、藿香正气胶囊、止痛膏药……林林总总有二三十种。社区党支部书记张月风说:“这些常用药都是居民们陆陆续续放到药箱里的,谁家老人孩子不舒服了,就可以到这里对症取药,方便、救急。”[详细]

  • 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

    立春已过,春回大地。当前全国从南到北陆续进入春季农业生产的大忙时节。在实施“乙类乙管”的背景下,如何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确保两不误? 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毛德智表示,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春耕生产农时季节耽误不得,更耽误不起。[详细]

  • 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有序开放管理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在日前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农村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上强调,要特别关注农村敬老院和养老院的老年群体,以及随着大量农民工返城,农村可能出现的新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群体,各地要重新摸排,加强聚焦,不能出现遗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此前印发的[详细]

  • 开学了,给没“阳”过的孩子一份指南

    全国各地中小学近期陆续开学,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为“乙类乙管”,新学期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将发生明显变化。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等工作,校园内防疫安全如何保障?还没“阳”过的孩子怎么办?学生在学校还要佩戴口罩吗?[详细]

  • 疫情进入低水平流行,防控工作仍不能松懈

    1月3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情况。春节期间,防控工作平稳有序,“乙类乙管”措施落地见效。目前,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稳步下降态势。从各地疫情情况来看,确实呈现整体下降态势。[详细]

  •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目前我国没有监测到其他优势病毒株

    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春节期间人员流动频繁,是否有新的变异株传入我国备受社会关注。在1月30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介绍,根据监测数据显示,本轮疫情还是以BA.5.2和BF.7为主要流行株,目前没有监测到其他优势病毒株。陈操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详细]

  • 新冠、罕见病等用药进医保 平均降价超六成

    阿兹夫定片等新冠治疗用药进医保、谈判和竞价新准入的药品平均降价达60.1%、预计未来两年将为患者减负超900亿元……[详细]

  • 西安本土尚未监测到新变异株

    昨日获悉,根据西安市疾控中心相关风险评估结果省、市专家研判认为,随着人群感染率的上升,将形成较为有效的免疫屏障。[详细]

  • 首都医护人员春节坚守一线见闻

    2023年春节是我国抗疫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节,在家家户户团圆之际,首都北京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平均每天都有6.4万名医护人员在岗值守。大年三十,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面对陆续前来就诊的患者,感染疾病科的医务人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详细]

  • 坚决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24日召开调度会。会议强调,各地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始终绷紧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这根弦,思想上再重视,力量上再聚焦,资源上再倾斜,盯紧抓实各项工作,坚决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这场硬仗。[详细]

  • 防疫新阶段的首个春节,各地情况如何?

    对于中国人而言,癸卯兔年的春节有些特殊,这是中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之后的首个新春佳节。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一系列优化,积累已久的跨区域人员流动需求在春节期间得到进一步释放,返乡、出游人数大幅增加。[详细]

  • 丹凤筑牢老年人健康安全网

    针对春节期间聚集性活动增多,农村老年人等脆弱人群将面临新冠病毒传播风险等实际,近期,丹凤县卫健部门建立起“三级包抓”责任制,筑牢农村老年人健康安全保障网。丹凤县卫健局成立由6名科级领导、25名干部组成的6个新冠病毒感染者医疗救治督导工作专班,不定期通过现场指导、暗访督查、电话微信督导等形式对所包抓单位进行督查[详细]

  • 家里还有人没阳 担心引发二次感染咋办

    “前段时间我们家其他人都阳过了,就剩我老公没阳,现在既担心他过年期间阳了这个年过不好,又担心他阳了造成家里人二次感染,整天提心吊胆的,都没有心思过年。”[详细]

  • 未感染、没康复人群不建议远途出行

    春节临近,不少市民怀着喜悦的心情踏上了回家的征程。为了让市民群众健康过春节,返乡前、返乡路上、回家后应该注意什么?走亲访友时又该如何做好自我防护?[详细]

  • 世纪战“疫”的中国答卷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详细]

  • 做好“后疫情时代”消费大文章

    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消费能否复苏向好,决定着今年经济发展能否回稳向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详细]

  • “防疫包”保困难群众健康

    1月11日,寒风凛冽,陇县温水镇党委副书记张建峰一行人来到温水镇田家河村,将装有各类药品的防疫健康包送到该村脱贫监测户田三信家中,并再三叮嘱他用药办法。[详细]

  • 为什么都“阳康”了还会心跳加快

    有读者打热线询问,为什么感染新冠后都“阳康”了,还会心跳加快?日前,记者采访了西安交大二附院心血管病院医生张岩。 张岩说,“阳康"后心跳加快跟感染后及康复期使用的药物有关。[详细]

  • 做好医疗救治是实施“乙类乙管”后应对疫情的关键

    今天(1月14日) 17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做好医疗救治是实施“乙类乙管”后应对疫情的关键。要面向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基础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做好健康监测和分级分类服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要落实三级医院分片包干责任制,畅通重症转诊绿色通道[详细]

  • “乙类乙管”后首个春运,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今天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从风险地区和人员管控转到健康服务与管理。实施“乙类乙管”,不是放开不管,而是强调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疫情防控,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详细]

  • “乙类乙管”绝不是放任不管

    三年来新冠病毒频繁变异,疫情态势不断变化,科学精准防控策略不断调整,那么,我国为何选择在1月8日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这样的时机是否恰当?我国疫情防控的步骤、理念又是怎样变化的?总台央视记者独家专访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对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应。[详细]

  • “乙类乙管”后 家庭、学校、公共场所消毒怎么做?

    随着国家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详细]

  • “乙类乙管”政策实施以来 出入境人数呈有序恢复态势

    在今天(13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移民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总体方案对优化中外人员往来做出安排以后,国家移民管理局也对此研究制定了优化移民管理的政策措施。1月8日以来,出入境人员数量呈稳步增长、有序恢复态势。[详细]

  • “乙类乙管”后是否会有第二轮感染?

    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对于疫情监测数据通报、病毒变异是否会引发新一轮感染,我国又将采取怎样的措施继续实施监控,总台央视记者独家专访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他就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详细]

  • 宜君:巡诊医生进村 健康服务上门

    1月31日,在宜君县五里镇卫生院,记者看到,一辆悬挂“新冠病毒巡回诊疗宣传车”横幅的汽车缓缓驶出,将去往五里镇各个乡村提供巡诊服务。连日来,宜君县将新冠病毒巡回诊疗车开进村庄,把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持续开展巡回诊疗服务,让村民不用去医院,在家门口就能看病配药。[详细]

  • 陇县温水镇健康包送进农家屋

    “有了这满满一包的药品,我心里踏实多了。”日前,陇县温水镇田家河村低保户田三信收到镇政府送来的防疫“健康包”后高兴地说。[详细]

  • 低流行≠没风险 要坚持做好自我防护

    今天,国家卫健委通报:目前全国整体疫情已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地疫情保持稳步下降态势。但低流行并不等于没风险,还不能掉以轻心。[详细]

  • 安心过年有“医”靠

    春节期间,内蒙古准格尔旗5620人、1618个“暖心服务小分队”、55个“流动式发热门诊”,持续做好送医送药、代购代办、照料关爱、宣传引导等服务,守护万家灯火。[详细]

  • 四川对重点人群压实包保责任——上门入户 精准服务

    “邹爷爷,血压还有点高,降压药坚持吃,平常多休息。”春节前夕,在85岁的邹纯金家里,家庭医生朱敏为老人测体温、量血压,做心肺听诊检查。“真是太感谢你们了。”邹纯金拉着朱敏的手连连道谢。[详细]

  • 科学精准防控 确保群众祥和过节

    1月17日,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召开。市委书记杨广亭主持会议并讲话。市长王勇安排部署近期重点工作。市委副书记段小龙参加会议。[详细]

  • 一群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悉心服务

    “感谢姚书记及时伸出援手,让我们老两口在最无助的时刻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详细]

  • “乙类乙管”后是否还要强调个人防护?

    1月8日起,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实施“乙类乙管”。实施“乙类乙管”后是否有必要继续戴口罩?是否还要强调个人防护?春节临近,为确保健康过大年,大家应在哪些方面加强注意?[详细]

  • 春节回家,“阳过”能摘口罩吗?防护怎么做

    当前社会面传染源不确定,还没有感染的人员,更要做好个人防护,出入商场、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乘坐飞机、火车等密闭交通工具,坚持戴好口罩非常重要。[详细]

  • 全国春运装备地图出炉,这些必备物品你准备好了吗

    眼下,2023年春运正在火热进行中,作为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首个春运,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回乡之旅不仅要关注天气变化,更要注重个人健康防护。春运途中应该怎么穿?不同天气下需要什么装备?如何在春运中做好健康防护?中国天气网推出2023全国春运装备地图,伴你健康平安回家。[详细]

  • 药检室的“螺丝钉”

    2月3日早晨,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生物制品疫苗批签发检测室主任王嫦鹤像往常一样提前半小时到单位。 “早点到单位的好处是我可以静下心来学习业务。”王嫦鹤指着手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说,“药典五年修订一次,里面有很多新知识要学习和反复体会。”[详细]

  • 健康服务上门群众小病不愁

    今年1月8日起,我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宝塔区及时将城市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重心转移到自治和健康服务功能上,分级分类做好群众的健康服务工作。[详细]

  • 春节期间全国疫情防控工作平稳有序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天(1月3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介绍春节期间疫情防控有关情况。[详细]

  • 提升基层诊疗能力 全力救治危重患者

    春节前夕,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镇卫生院,临时改建的发热门诊里,心电图监护仪、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设备一应俱全。大厅里,几位老人正在输液。[详细]

  • 各地优化举措 保障农村地区群众春节假期就医用药需求

    春节假期,不少新冠病毒感染者经过救治,顺利出院或转诊到基层医疗机构,各地优化举措,强化重点人群接续服务,保障好群众节日就医需求,安心过年。河南:强化重点人群接续治疗 让患者安心过年[详细]

  • 疫苗送上门 服务老年人

    “谢谢你们上门给我打疫苗,疫苗打了我也放心了。”1月10日,洛川县石头镇吴家庄村82岁的李文来老人高兴地说。[详细]

  • 一对见不上面的“战友”夫妻

    本报记者 戴吉坤 实习生 李驰音 “兜底的事又集中到她那儿了!”姚晓伟感慨道,“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暂过,其他科室已回归正常,重症医学科依然在与新冠病毒较量。”[详细]

  • 春节临近,各地多举措织密乡村疫情“防护网”

    春节将至,在外打拼的人们踏上回家的路,乡愁中的“青砖灰瓦红窗花”“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在列车疾驰间愈发真切。 到2月15日结束,共40天 预计客流总量约20.95亿人次 不再查健康码、不再进行落地检 回家的路更加便捷 熟悉的“人从众”回来了[详细]

  • 民政部:养老机构每周要做两次核酸或抗原检测

    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民政部、商务部、国家邮政局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及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出席发布会,介绍重点机构和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详细]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严把重要关口 做细做实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今天(1月11日)发布,为确保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平稳转段,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近日,印发《农村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南(乡村基层组织版)》,强调严把重要关口,做细做实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详细]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03    陕ICP备05001925号-1    陕新网审字[2002]004号

新闻热线:029-82244483    邮箱:sanqincom@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2022三秦都市报官方网站